找到相关内容3094篇,用时5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妙法莲华经字词注释(2)

    菩萨因具足四事,故有法王之称誉,四事即:⑴不舍。⑵劝化他人发意。⑶以诸德本劝助道心,所可闻者意广无极。⑷令一切释梵、四天王、诸声闻及缘觉地,至于无极无坏弘广无穷之业。(三)为冥界阎魔王之别名。阎魔...以财物为养身之资,故贪求恋着而不舍(二)色欲,色即世间之青、黄、赤、白及男女等色。谓人以色悦情适意,故贪求恋着,不能出离三界。(三)饮食欲,饮食即世间之肴膳众味。谓人必藉饮食以资身活命,故贪求恋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2969033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论纲

    rdquo;。直至唐代,有的中国佛教学者也还排斥把人与其他生物同视为众生的观点。如法藏就说:“若人弃此戒,虽居山苦行,食A服药,与禽兽无异。”②认为佛教徒奉持戒律, 无异于...差别的爱心。佛教典籍还宣扬“平等大悲”的思想,主张以普遍、平等无差别的悲心怜悯一切众生,一切众生。   中国佛教也极力推崇佛教的平等思想,宋代僧人清远说:“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869069.html
  •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

    二种防护、四种律仪、别解脱律仪受得的范围、身和身业的成就关系、异生命终时忍法舍、、四生、身和身语意业的成就关系,业和异熟果的离染同、异时关系、业有无异熟分别和五果、善、不善业的颠倒颠倒、三界系...乃至八智、三三摩地的相摄、相应,成就初二三四静虑者对于四静虑乃至三三摩地等的成就数限分别,味相应、净、无漏和四静虑四无色相互成就成就,得、、退等分别,六十五等至的缘处和在三乘中的成就,等至随以八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74969163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1)

    这个法,就能得到解脱众生的窍诀。  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,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,人与人之间的和谐。我们东方与西方的思维方式根本不同,西方人的思维是对环境搞征服。而东方自古以来就讲求和谐共存。大圆满更是...关怀。这种大慈大悲有四种体现,就是慈、悲、喜、。慈就是给人以欢乐;悲,救人于痛苦。喜,是随喜,与嫉妒相反。自己的亲人如果升官发财,做了功德,就高兴;如果是自己的仇人走运,就替他高兴起来,就是没有做到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669442.html
  • 论“唯识无境”思想

    见”。由我见是人们对凡是有“见”的东西都推度、思量妄执[F5] 。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,反而对真实的东西不能看见,认为自已能见的才是真实之法,因而生起“我慢”。由于我慢人们对所能见的东西爱执而生起...] 有,一个人的心又那么渺小,并且山河大地宇宙浩瀚,怎么能说唯心所变现呢?这对一般人来说实在难以理解。可是,如果以唯识思想来论说是完全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。因为万法的形成必有其因缘,并且是有坏灭的、是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2369536.html
  • 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

    同德学处。学处。不犯学处。作净行。乃至共傍生作净行事。彼苾刍便堕落不可共住。于如是事苾刍犯者。随当作时。便非苾刍。非沙门。非释迦子。失苾刍性。破沙门法。此便损减摧坏堕落。为他所胜不可重收。譬如...至治无垠。眷支那弘道。而在躬不息。欲以自佛相承。师资继踵。迄今替。正戒仪范。为拳拳从善之行人。俾一一恒持于净戒。精练三业。坚守四仪。此实圣皇匡正佛法之睿旨也。昔因善逝与人天众。普说无诤声闻藏教。一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269593.html
  • 华严经义海百门

    法也。经云。诸法从缘起。无缘即起。沉沦因缘。皆非外有。终无心外法。能与心为缘。纵分别于尘。亦非攀缘。然此一尘圆小之相。依法上起。假立似有。竟无实体。取可得。可得。以不可取舍。则知。尘体空无所有...随缘不变   八出魔网者。若于尘上。心计生灭违顺有无缘虑等。是处魔网也。于尘上能观察平等一味真实。而无生灭之见。即出魔网。经云。众魔者乐生死。菩萨于生死而故   九销药病者。如见尘大小生灭有无流动...

    法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669598.html
  • 天台宗传承资料(1)

    大师、螺溪义寂、螺溪尊者。十二岁出家于温州开元寺,十九岁受具足戒。后入天台山,从清竦研学止观。清竦寂后,乃兴建螺溪道场居之,以为讲说之所,众争归趋。禅讲辩难,寒暑。又以唐末以来,战乱频仍,天台典籍...七年间,“食廪,取钱”(从军作义工),而又勇猛多谋。国王终于召见龙树,展开热烈辩论,至终,“王乃稽首,伏其法化”,成为佛教的护法仁王。在同一时间,“殿上有万婆罗门,皆弃束发,受成就戒”。龙树经七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669610.html
  • 现代著名佛学家——王恩洋先生的一生

    第四章“大菩提论”,认为仅仅追求一己之解脱属于小乘偏执,应当发菩提心,行大士行,同体大悲,众生,成就清净法身,才是人生的最后旨趣。王氏之糅合儒佛,以佛法为体,以儒学为用;以佛法为究竟,以儒学为过渡...汉代之汉安县)。其父王思敏初为塾师,后从商,正直诚信,被推为族长。他公正廉明,谋私利,平讼息怨,甚得人心;虽淡于交游,然亦迕于世;敬慎寡欲,终生如一。其母张氏,性情和顺,恪守妇德,心地慈悲,敬老恤贫...

    李豫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069623.html
  • 起信论解惑

    诤论亦可从此永息。是故吾谓料简全  书起世人之诤论不少,独解此一颂,则其息诤之功德,亦  可思议也。  问如前纲要说相宗应以依他如幻而显真如,何以王君谈  真如,反自宗,偏取空宗遣遍计之遮义?曰:...锦心绣口,慧辩无碍,汝作解惑,徒肇争端,  彼安肯受乎?曰:佛法境行果三,既由文字研究教理,达深  境界,即当起行以趋于果,若已达境,而犹执著文字,  如是数数研究,学富五车,胸罗万象,谓佛法之能事已毕...

    唐大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1469651.html